猿辅导交出的“咖啡试卷”,能打几分?

分类栏目:首页>>石占学院>>前沿资讯

新周刊

成都骨汤串串香完整工艺

壹览商业统计数据显示,2022年上半年,瑞幸咖啡、幸运咖、星巴克等国内主要的17家连锁咖啡品牌共开新店3075家。这相当于,平均每天新开17家连锁咖啡馆。

与此同时,出现在写字楼和商业街区的新兴独立咖啡馆,并不在该数据的统计范围之内。

在越发拥挤的咖啡市场格局中,一家新咖啡品牌的创立,似乎并不会激起多大的水花。

一家名为“Grid Coffee”的咖啡馆,从在北京三里屯开设快闪店开始,就活跃在探店博主和新闻报道中。之所以吸引外界关注,更多是因为运营Grid Coffee的是一家与咖啡没有一点关系的在线教育公司猿辅导。

位于北京三里屯的Grid Coffee·The Black Spot快闪店。/官方微信公众号

企查查显示,Grid Coffee隶属于北京单一起源咖啡有限公司,该公司成立于2021年,公司的执行董事由猿辅导的创始人和CEO李勇担任。

位于北京王府井银泰店的Grid Coffee的店员告诉新周刊记者,品牌名中的“Grid”取自设计领域中的网格(Grid)的概念,代表Grid Coffee“是专业、有规则的品牌”。

教育公司做咖啡,到底怎么个专业?

一、主打单一产地价格“有点小资”

目前,Grid Coffee在北京王府井银泰、三里屯太古里南区设有线下门店,位于望京的两家门店均在装修中。四家门店均位于北京的核心商业区。

Grid Coffee 提出“Coffee is Coffee”的solgan,团队对外表示,随着中国市场被幸运咖、瑞幸等平价咖啡品牌教育过后,咖啡上瘾人群会逐步变多,最终 Grid Coffee 的客群数量“会和星巴克差不多”。

9月下旬,新周刊记者来到了位于王府井银泰的门店。或许是新开业的缘故,大部分顾客选购咖啡时,店员会详细介绍店内的招牌特色。其中,“单一产地咖啡豆”是店员宣传的重点。

“单一产地咖啡豆”是Grid Coffee主打特色。

与“单一产地咖啡豆”相对应的概念叫拼配豆。目前,绝大多数的咖啡馆出于成本的考量,用价格较低的咖啡豆与品质较好的咖啡豆混合,得到成本和口味上的平衡。据石占小吃培训了解,以产量大而闻名的巴西咖啡豆,就常常被用来作为拼配方案的底豆使用。

菜单中“手冲咖啡”一栏,特意用咖啡豆产地命名。例如,埃塞俄比亚古吉产区、哥斯达黎加塔拉珠产区、肯尼亚基安布产区等。

从制作手法上看,为了尽可能还原单一产地的咖啡豆所独有的地域风味,Grid Coffee只做咖啡+水、咖啡+奶等基础款咖啡,并不会尝试特调咖啡,即在咖啡中加入气泡水、果汁、奶泡等材料。

最大限度地还原咖啡豆原有的浓郁浑厚口感,势必会流失一部分喜欢清淡口味的咖啡消费者。“味道还是有点儿浓”,探店当天有位顾客与店员交流咖啡口感问题。店员回复说:“(咖啡豆买回家后)可以多加水,稀释下。”

店内大部分咖啡单品售价在25—32元之间,店内定价最高的一款产品是1.5升的“巨人冷萃”,定价在149元。

在菜单旁边设有咖啡豆展示格,咖啡豆展示格内放置着单独售卖的咖啡豆。顾客下单咖啡豆前可直接触碰闻香。

单独售卖的咖啡豆有深烘(D)、浅烘(L)、特殊处理(S)、竞标批次(W)四个系列的咖啡豆。在售的咖啡豆一共有7款,普遍定价在78—98元/125g,其中最贵的一款咖啡豆为“W1危地马拉COE#22瑰夏(桃子、佛手柑、黑醋栗)”,定价为228元/125g。一位咖啡爱好者看到售价后的第一反应是“有点小资”。

店员介绍说,“S2埃塞俄比亚 古吉(水蜜桃 丝袜奶茶 山茶花)”单品卖得比较好。

店内在售的盒装咖啡豆的生产商为北京福来咖啡有限公司。从天眼查数据来看,这家公司成立于2015年,与Grid Coffee隶属的公司无股权架构关系。

二、跨界玩家卖咖啡是风气,也是文化

和其他咖啡馆一样,在销售咖啡及咖啡豆之余,Grid Coffee同样在尝试牛角包、通通面包等烘焙业务。

与星巴克提供堂食的就餐环境不同,王府井这家店仅在等候区设有一排座位,不设餐桌。因此,有购买面包的顾客表达了“没有地方吃”的顾虑。

新周刊记者探访的这家分店坐落在王府井商圈,店铺后门正处在北京银泰吉祥大厦的入口处。这家店既有购物消费的人群,也有附近写字楼的年轻白领。

目前,该店仅支持堂食和小程序点单,不支持外卖业务。“我们正在寻找一些可以很好保存风味的外卖方式,找到后不排除开设外卖。”品牌负责人何帆曾对外表示。

在还没有大规模开店之前,Grid Coffee身上最大的标签便是教育公司猿辅导跨界的咖啡品牌。据悉,目前,Grid Coffee为独立运营的团队,管理层主要来自前精品美食电商平台ENJOY,个别中后台研发、运营人员来自猿辅导,猿辅导创始人李勇每周会与管理层开一次讨论会,不会聚焦具体的业务细节,而是侧重品牌长期建设。

今年6月,Grid Coffee在其官方微信公众号曾预告,将在7月落地北京。其中提到“过去几年,每天都有标新立异的品牌诞生,我们看到了咖啡作为一种饮料的各种可能性”。

这种可能性,我们从跨界玩家卖咖啡,也可了解一二。

大概是从2015年开始,大厂开始盯上了这杯“跨界咖啡”。2015年,狗不理包子拿下澳大利亚最大咖啡连锁品牌“高乐雅”在中国的永久使用权,并立志要在5年内新开200家店。

近段时间更是呈现“打不过就加入”的态势。中石化联手连咖啡推出“易捷咖啡”,首店落户北京东北四环的龙禹玉泉加油站;中国邮政、李宁、特步宣布在原有门店内设立自有品牌咖啡店;北京同仁堂、北京白塔寺药房、郑州张仲景大药房,先后加入卖咖啡队伍;华为也申请了“一杯咖啡吸收宇宙能量”和“一标咖啡吸收宇宙能量”商标,外界猜测这是为开展咖啡业务做准备。

原有业务与咖啡业务所形成的巨大反差感,激发起了网友的吐槽欲:“第一感觉是有股运动鞋味儿”“放过咖啡吧,现在买杯普通的美式或者拿铁都得在菜单里仔仔细细地翻很久”……

就李宁、特步等运动品牌布局咖啡赛道来说,增设当下流行的消费单品,不仅能够提升进店率,也可应对运动品牌市场上的内卷,与其他大品牌展开差异化竞争。

无论如何,现在还远没到讨论这些跨界玩家“靠卖咖啡能赚多少钱”的时候,毕竟店面数远没到与星巴克、瑞幸等大型连锁品牌比拼的程度。

在Grid Coffee店内,新周刊记者似乎感受到了浓厚的咖啡交流文化。这与“星巴克气氛组”营造的商务办公风、提倡“即拿即走”的小店模式所反映的快节奏生活氛围完全不同。

一位顾客在选购咖啡豆时,会与店员交流每个产地咖啡豆的口感、店内陈设咖啡机的功能以及“小脏咖”的做法。

瑞幸用一杯杯平价咖啡,迅速培养起大众的咖啡消费习惯。一家家小而美的独立咖啡馆,同样用一杯杯精品咖啡,在教育大众“什么是一杯好喝的咖啡”。

或许,商业之外,一种精品咖啡文化正在流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