锅贴真的不是煎饺子吗?

分类栏目:首页>>热门小吃

吃货研究所

秘制烤翅配方(干料、液体腌料保密配方)

老祖宗的智慧告诉我们:坐着不如躺着,好吃不如饺子。虽然看似简单,但许多人都对面皮包着馅料的饺子、包子情有独钟。如果再用油一煎,忽略高热量,就更香了。

不过,常见的以“锅贴”为名的面食却不能简单地和油煎饺子画等号。有些地方,两头不封口的才是正宗锅贴,而有些地方的锅贴,更像加大号的饺子。其实,锅贴和煎饺子的最大区别不仅在于形状,还在于做法:煎饺子需要先煮熟放凉再煎,而锅贴是在生坯的状态下,以油煎和加水快蒸结合的方式做熟的。

一、北方锅贴:封口是不可能封口的

对北方人来说,一大盘锅贴、一碗小米粥,足以包打三餐。锅贴的馅儿就像北方的饺子馅儿一样丰富百搭,荤素皆可。有人偏爱扎扎实实的猪肉、牛肉馅,也有人更喜欢相对清爽的西葫芦、韭菜馅,还有人最爱味道特别的猪肉茴香馅。如果在沿海地区,不用说,里面的馅料肯定以虾仁、鲅鱼为主。

不管哪种口味,锅贴的造型都很一致:长条形,两边相对捏住,但两头不封口,整整齐齐地排在饼铛的平底上。伴随着“滋啦滋啦”的响声,油香四溢,底部变得金黄香酥,顶部的薄皮仍然柔软。夹起油润的锅贴,蘸点儿醋,一口一个,外焦里嫩,分外过瘾。

不少地方做锅贴时,还会迅速在锅贴上浇一层稀面浆,高温下水汽蒸发,淀粉凝固成一碰就掉渣的酥脆薄皮,形成类似“冰花”的效果,让锅贴仿佛穿了一层花边外衣。河南开封称这种凝固的薄层为“翅淋”,开封老字号邢家锅贴做出的翅淋格外硕大,端上桌时像开屏一样伸出盘外,如同古人官帽上的纱翅,入口即化。

北京的褡裢火烧外形、口味都很像锅贴,因此也有人觉得二者是同一种食物。其实它们还是有不同之处。褡裢火烧的包法有点像春卷,包成长方形的口袋状,两头也要折起来包住不露馅。而且,褡裢火烧下锅后没有锅贴的水煎环节,直接两面油煎,吃起来更有满嘴流油的效果。

陕西汉中的锅贴看上去和饺子完全没有关系,更像是油条和花卷生的娃。过去它叫“锅边油花子”,现在简称为锅贴。

在汉中吃锅贴,各家的做法大同小异,摊主熟练地将发酵后的面团揪成一个个剂子,抹上一层秘制的馅料,但不像北方其他地区那样包肉馅、菜馅,而是用花生、芝麻、核桃、苦豆磨粉后,再混合油与花椒盐做成的,能为锅贴增加独特的香味。

抹上馅儿的面坯再卷起来,让馅和面充分融合,拉成条状,整齐地码进平底大锅里。虽然这种平底锅在其他地方做锅贴也常用,但汉中的锅中间倒扣着一个陶质的小盆,上面有许多小孔,可以起到散热的作用。围绕着甑子摆满锅贴后,倒入大量的菜籽油和水,盖上盖子加热。在油炸和水蒸的双重作用下,一大锅脆软兼备、黄白分明的锅贴终于出锅了。常吃锅贴的本地人会根据自己的口味爱好,让老板选个偏软的,或是油炸得时间长、更脆的。趁热咬一口,内部咸香的馅料增加了丰富的层次感,美滋滋!

二、 南方锅贴:比比谁更脆

南方锅贴不仅形状和北方的不同,馅料也不太一样,通常以纯肉馅为主,或者搭配少量白菜、韭菜。

来到南京,除了吃各种口味的鸭子,特色锅贴也是不能不吃的。南京锅贴皮薄馅大,做成形如弯月的大饺子形状,最经典的是牛肉锅贴,馅儿的调味咸中带甜,做法参考了汤包馅,汁水充盈。生锅贴在平底大锅里一圈圈排好后,伴随着油煎的响声,厨师快速转动大锅,再均匀浇一圈菜籽油,盖上锅盖后,锅贴很快两面都煎得金黄酥脆,和北方的下脆上软形成对比。夹起一只锅贴咬下,要小心别被里面的汤汁烫到。蘸点醋和辣油,更有解腻的效果。

包邮区的锅贴大多数是类似南京锅贴的风格,源于淮安的“小鱼锅贴”却是个例外。它的传统做法有点像北方的贴饼子熬鱼锅,炖一大锅新鲜的小杂鱼,在锅边抹一层薄薄的面糊,在炖鱼的过程中,面糊烘成薄饼,和鱼一锅出,香气扑鼻,鱼肉鲜美,薄饼酥脆。这个吃法传到南京后,却发生了二次改良,名字有鱼,但看不见鱼。将面糊抹到热锅里,烙成中间有洞的酥脆薄饼,再厚厚地刷一层小鱼炖烂做成的鱼酱,撒点香菜,切块盛出,就可以开吃了。

重庆老字号“吴抄手”不仅有闻名在外的抄手,还有仅限下午两点开卖的鸡汁锅贴,成为特色“下午茶”。这里锅贴的个头相对较小,口感酥脆,肉馅里混合鸡汤一并搅打,滑嫩鲜香,回味无穷。

三、水煎包和生煎又有什么区别? 

全国各地的煎包,有的一咬爆汁,有的馅料饱满,有的形如小馒头,有的捏出了褶儿,有的叫水煎包,有的叫生煎馒头,它们有什么区别?

煎包在各地的叫法不同,山东、河南和安徽北部通常吃“水煎包”,而在上海、苏州,是“生煎馒头”的天下,简称“生煎”。尽管外形和做法差不太多,仍然有比较明显的区别。

北方的水煎包像蒸包子一样,用发面制作面皮,个头比较大,馅料也多样,并且有着必不可少的“加水焖”程序,让表面的口感更暄软,底部仍然是焦脆的。

在河南各地,早餐搭配胡辣汤的常常是一盘水煎包,牛肉、羊肉、猪肉还是韭菜馅,就看食客的喜好了,无论荤素,河南的水煎包馅儿里都会加些粉条,入味的效果一流,也让口感更丰富。

山东利津水煎包外形圆鼓鼓的,下锅后有一道“搭面水”的工序,为它的底部增加了一层焦脆的酥皮,出锅后仍然保持着好几个煎包连在一起的状态。高密水煎包当地叫“炉包”,比较特殊的是“菜生肉熟”,馅儿里的肉丁熟了,韭菜和白菜却不是软塌塌的,还保持着鲜爽的口感。

江浙沪的生煎馒头的面皮则是半发酵状态,不太蓬松,更薄也更有嚼劲,个头比起北方的水煎包也更小巧。生煎内里包裹着带有汤汁的鲜肉馅,表面还会撒上葱花和芝麻做点缀。生煎馒头当然要趁热吃,一旦凉了,风味大减。

在武汉,水煎包又叫汽水包,用来形容油煎后加水焖蒸的状态。传统的汽水包通常是素馅,有莲藕馅、萝卜馅,也有粉丝馅、糯米馅,分量扎实,外形有点像小圆饼,方便双面油煎,两面都有金黄的脆壳。

而在距离武汉不太远的天门、仙桃,人们统一称水煎包为“煮(ju)包子”,因为油煎后加水量相对较多,几乎将包子漫过,蒸干后的外皮更为柔软。煮包子常见的馅料有肉馅、香干馅、榨菜粉丝馅,不过最受欢迎的是咸香微辣的莲藕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