网红烘焙店铺多有相似,为什么?

分类栏目:首页>>石占学院>>前沿资讯

伊莎莉卡烘焙网

开间甜品店

上周末和朋友逛街,朋友突然来了一句“现在烘焙店看起来都长得好像啊,卖得东西也差不多诶。”

作为一个圈内人,我一时之间陷入了思考。

现在的烘焙店真的很像吗?

因为朋友的这句话,我去搜索了现在市场上热门的烘焙店。也难怪她会觉得现在的店相同了。

💡提示:今天主要探讨的是新中式烘焙店、网红烘焙店铺等。

01.店铺都喜欢对比色、荧光色?

打开大众点评,输入热门店铺。

单独浏览每家店铺还看不出什么,但只要把它们放在一起,似乎就能看出一些规律了。

比如它们的品牌色,几乎都喜欢用荧光色、对比色、复古配色。

像广莲申,它的不同主题店,品牌色都不一样。

点心公园:绿色

点心市场:红白蓝复古配色

点心便利:粉蓝绿

但每个颜色都非常有记忆点。要么是很亮,要么就是像红白蓝配色,一下子就能联想到塑胶袋。

Butterful & Creamorous ,不用多说,店铺一般是黑金配色。然而包装袋却是亮“瞎”眼的荧光绿色。

来自深圳的面包店PAOPAO bakery & cafe,去年底空降上海。凭借ins风粉色纸盒包装走红。

刚开业时候,只要走在徐家汇,就能看到人手一个骚气的粉色盒子。

还有Dikka,主打明黄色色调,门头品牌名是白色灯牌,而包装上则采用黑色粗体。Dikka的标志性logo是一只可爱的水獭。

02. 字越大越好?

再来看它们的包装设计。

大面积用色的纸袋上,豪放地写上了加粗的品牌名,logo被放大化。

去年夏天,由Butterful & Creamorous掀起了一阵绿袋子风。

成本不到6块钱的包装袋,转手就能卖100元!离谱中又似乎带着一点营销成功的痕迹。

没有华丽的设计元素,就用最简单的“&”logo,超大logo搭配高饱和度的绿色,便快速抢占了消费者的视野。

为了延续新鲜感,店家根据不同季节或联名,推出限定的纸袋。不变的是,依旧保留大面积用色和显眼的logo。

同样用到荧光绿的还有广莲申。

其点心公园主题店用的包装袋也是选择了亮丽的绿色,加粗黑体的品牌名和有趣标语。

以及店铺内的产品也都用上了荧光绿,真的由内而外都变“绿”了。

上海闹市南京西路地铁站里藏着一家叫“PH.HOUSE”的店,远远就能看到,是因为它的配色是对比色强烈绿色和紫色。

这家店主打开心果系列,绿色开心果和店铺的配色也呼应上了。

还有以国风出圈的墨茉点心局,采用传统文化皮影戏为视觉元素,整体风格是新国潮风格。

产品包装和包装袋的设计颜色也是高饱和度,红色和蓝色为主要色,居中加大的仿古字体写的“茉”,透露了现代与传统的美学。

这几个案例,我总结了下,虽然每家店可能用的颜色有所不同,但似乎都默默遵循了一个规律。

那就是:用的颜色大胆,logo标语够显眼。

人们看到后很难不留下强烈的印象。

(那天在上海吴江路,我和朋友一路上都是广莲申的荧光绿袋子。其他店“不发光”的袋子,与之相比之下就黯然失色许多。)

03. 烘焙店产品相似度99%,主打产品一模一样?

之前听到这样一段对话👇

“我排队买了惠林顿牛排包!”

“我也买了呀~”

“你买的是广xx吗?”

“我买的是Bxx……”

我要是说现在烘焙店卖的产品完全一模一样,那可能有点绝对了。

但说真的,现在店铺产品确实太相似了。(我这里指的是点心店一类的品牌,不包括私人店主、小型门店)

基本上每家店都会有女王卷、麻薯、芝士脆、灌浆曲奇、蝴蝶酥、生酪蛋糕、惠林顿牛排包……

一旦一家做了一款新品,稍微火了,其他家在一个月内就会跟风推出相同的或者稍微改良点的同款。

品牌配色相似

产品包装相似

卖得产品相似

……

这么多相似,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?

我觉得一方面是在快速消费的时代下,店家纷纷追求以快捷的方式捕获消费者的眼球。

像前面所提到的用色鲜艳和加大加粗logo的做法,无非就是用大胆的效果抓住人们短暂的注意力。

而且,作为购买产品的消费者,本身就在不知情的情况成为了品牌免费的移动广告牌。

对于品牌来说,只需用一个低成本的方式,就能达到快速的宣传效果。

何乐而不为~

❖ 大家来思考

只不过越来越多的店都这样做,是不是能百分百确保自己从中脱颖而出呢?

你们怎么看?

再说产品。

我们以今天讨论的网红店、新中式烘焙店等热门店铺,所上架的产品相似度过高,严重同质化让消费者陷入了消费疲态。

除了基本款之外,只要一家的新品火了,其他家就会跟风做一样的。

消费者出于好奇“哪家更好吃”的想法,就会去选择不同的店铺购买相同产品。

然鹅!

这样就会导致一个问题,产品同质化越来越严重,品牌和品牌之间的差异化不明显。

所以不禁又要问了。

❖ 大家来思考

究竟是跟风做网红款,赚一波快钱。还是说自己琢磨研发一款未来前景未知的新品,自己做爆款?

店铺之间过多相似的点对于消费者来说,消费刺激减少了,消费动力也随之降低。

产品更新缓慢,也让品牌陷入困局。

就像虎头局,虽然说主打的新鲜现做、开放式厨房等,但本质在产品这一块,始终没有做到及时更新迭代。

说说主打新国潮,包装设计是国潮了,但产品呢?产品和概念之间产生了割裂,这也是品牌做不好的原因。

又加之想要依靠资本快速扩张,最终使自己陷入了困境。

~~~分割线~~~分割线~~~

纵观国内这些店铺,确实存在一些问题,根本原因在于产品研发和服务这一块。

如果我作为消费者,一家店的设计可能会是吸引我进去的点。

但能不能让我爱上这家店,在于有没有好吃有特色的产品。

过多去蹭网红爆款的热度,只要热度一过,就又被打回原形。

与其在一些表面上做功夫,我觉得国内的新中式烘焙更应该把心思放在产品本身。产品做精了,才能真正留住消费者。

我们也不能一顿说国内烘焙店不行。

像鲍师傅我觉得就还不错,专注于做中式糕点,在爆款“肉松小贝”基础上做口味创新,让消费者产生品牌在不断丰富产品口味的体验。

还有一些卖西式面包为主的烘焙店铺做得也不错,会融入一些本土化的元素,产品更新也比较及时。

可能是因为在产品研发制度上没有大品牌那么多要求。只要有想法有时间,就能做一些味道、造型独特的产品。

那,国内烘焙店铺难道就真的做不到么?

我觉得不是。

你们怎么看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