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姨妈热饮”兴起:直男做不到的事,饮品帮忙解决了

分类栏目:首页>>石占学院>>热门品类

餐企老板内参

武汉九九精武鸭脖的做法

对于年轻人来说,养生只是一个仪式。


“一整根熬夜水”出圈之后,“姨妈热饮”又开始走红了?


一、熬夜水后,“姨妈热饮”又走红

 

最近,罗森便利店的“一整根熬夜水”出圈了。玻璃瓶做包装,里面可以看到一整根人参,味道是浓浓的人参味带一点甜。

  

这款极具视觉震撼和话题感的“野性产品”,很快在社交媒体走红。其实,熬夜水有很多已经有很多品牌在做,比如椿风,比如同仁堂,比如制茶司。


类似的,还有“姨妈热饮”:号称“比男友更贴心”,主打的客户和对应的场景十分精准——女性,而且是在特殊时期的女性。


甚至连菜单都安排好了,“生理期前中后分别可以点什么热饮”;此外,全国各地蜂拥而起的“养生餐厅”、“药膳餐厅”也遍地开花。


据天眼查数据显示,全国范围内企业名称或经营范围含“养生餐药膳”,且状态为在业、存续、迁入、迁出的相关企业有3400余家。从2017年开始,企业新增注册量逐年递增,近五年平均增速为21.73%,整体呈稳定增长。

  

从区域分布看,江苏企业数量最多,近600家,占全总数的17%,位居第一。甘肃、河南位列第二三位。


未标题-1.jpg

 

二、养生餐饮的“四种解锁姿势”


经过梳理后发现,现存的“养生药膳”入局者,大致有四个“派别”:


一是“老当益壮派”。


以一些老字号入局者为主,比如同仁堂、广誉远、胡庆余堂(药业)等。不少医院也“做起了副业”,比如柳州市中医医院推出“中医药膳坊”。这些品牌的特点是——不差钱,品牌有光环,背书强大,满满的传统养生味道。  

   

二是“活力无限派”。

  

相比老当益壮派动辄好几千平米的大面积,活力无限派则以更加年轻时尚的风格,演绎“新式养生法”。通常选用原木色调,展示古朴的气质,并辅以古装、绿植等元素,让年轻人“找寻内心深处的宁静”。

  

这类餐厅的特点是精准针对年轻客群,从环境到菜品,“出片率”极高,很有网红潜质,另有一些餐厅融入茶馆文化,比如南京的“竹里馆.茶馆”,独门独栋小别墅,四楼还有景观位。非常符合新时代年轻人的养生需求。

   

三是“爆品制造派”。

 

姨妈热饮就是典型的品牌,用大胆的创意,收获了一批女性粉丝(当然也有男性来尝鲜)。


天津荷田水铺,定位“减肥养生饮品”,一杯“羽衣排毒水”,被誉为“能喝的玻尿酸”。


锁定一个品类,并再次细分,制造爆款网红单品,再通过各类途径创造话题,由此带火一个品牌。这是“爆款制造派”的制造逻辑。他们的打法是:大胆创新、瞄准细分人群。


比如姨妈热饮,从杯套的设计(处方样式),到博眼球的文案“当代女生供暖自由”,都充满了网红气质。


不得不说,从茶饮市场中开辟了一种小众新思路。荷田水铺将巨大的“养”字挂在墙上,谁看了都得拿出手机打个卡。


此外,用外卖平台搜索“姨妈”、“药膳”关键词,以北京为例,出现了不少品牌,有的是品牌名字直接带“姨妈”,有的是增加了姨妈必备的餐品,比如曼玲粥铺也上新“姨妈必备红糖水”,膳梨堂也有一道单品“姨妈克星”,另有几家也上新“姨妈关爱套餐”等。

 

四是“零星蹭热派”。


比如杭州方回春堂,推出零售产品“熬夜茶”,加入人参、枸杞、菊花等药材,很多当地人作为伴手礼买来送人。


去年大火的“油柑”,也是养生主题的饮品,除了一些时尚茶饮品牌争相上新,连老乡鸡这样的中式快餐也加了油柑单品,可谓“不放过任何一个热度”。重庆大悦城有个“佛爷煲”,也是以药膳乌鸡煲为主打招牌菜,在“无辣不欢”的重庆也可以如鱼得水。

   

三、养生背后什么是值得我们关注的?

 

那么,最新一代的消费者,对于“养生”这个概念到底是如何理解的?


年轻人的“朋克养生”,已悄然变了形式

 

是不是真的养生,似乎也没那么重要了。对于Z世代来说,养生的本质是“对冲式养生”:不改变自己生活习惯(蹦迪、熬夜、辛辣)的前提下,用其它方式来做补偿,获得心理安慰。

  

《中国餐饮大数据2021》中显示,以往的“健康养生”往往具有说教意味,但这在Z世代面前是无效的。事实上,重点并不在于有多健康,而是向顾客贩卖“健康养生的感觉”。

 

这就不难理解,为什么“姨妈热饮”能够在全国风靡。到底是否能安抚疼痛不得而知,但去打卡后,发个朋友圈绝对能收获一票点赞。

    

重模式和轻资产,养生餐正在“变小”

  

相比老字号那总动辄上千平、充满文化气息、堆砌高档食材的氛围,很明显,新兴的小店模型更吃香。主打细分品类、甚至小众市场的品牌,更容易引爆话题。


事实上,“养生”是个大概念,但每个人对养生的理解又千差万别,选择功能浅显易懂、市场教育成本低的保健食材,或许更加受用。


比如小吊梨汤、去年大火的油柑、如今的熬夜水,都是一样的道理,不需要额外对消费者进行说教,同时符合年轻人的日常需求。这也是定位和营销模式上的“轻”。

     

找到打破僵局的单品,细分赛道里依然有机会

  

餐饮圈的养生趋势,开始于高端餐厅的燕鲍翅以及花胶的“下沉”。逐渐开始在食材的选择上、呈现形式上越来越多样化。


事实上,这类餐厅对标的客群,相对更加细分。是否能找到打破僵局的适合单品,是成功与否的关键。


养生餐饮,最怕讲老板想讲、做老板想做,陷入“自嗨”模式。


餐饮的本质是经营,研究透顾客的真实需求,才能把这个细分品类做好。从某个层面来说,养生这个细分赛道,仍然有无限机会可挖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