西式轻食不行了,中式轻食来破局

分类栏目:首页>>石占学院>>前沿资讯

美食导报

川味串串香全套技术

距离国内两大轻食代表品牌新元素、Wagas先后曝出破产、寻求出售的消息已经过去了半年有余。“轻食”词条再登热搜榜单,“中式沙拉上线3月销量翻4倍”“中式轻食比沙拉更受欢迎”等话题引发网友热议。

近期,在各大外卖平台搜索轻食品类,不再是一片绿油油的大草原景象,而是零星地出现了许多熟悉的中餐菜式:西红柿炒蛋、地三鲜、麻辣鸭血……

带着“这真的是轻食吗?”的怀疑,记者发现在这些标榜中式轻食的餐品图上,都标注着相应的卡路里,销量表现不俗。

中式轻食的出现能否拯救下行的轻食?

【市场】传统轻食经营惨淡

2021年12月,网红轻食餐厅新元素宣告资金链断裂,已进入破产清算流程。作为轻食行业的一代领军品牌,新元素曾吸引了众多上班族,巅峰时期在全国拥有约50家门店,每月接待超4万名顾客,年营业额超2亿元。而今,这个被称为行业教科书的品牌停业惹人唏嘘。

作为舶来品,轻食在2013年才进入我国,一年后,众多轻食沙拉品牌接踵诞生。2015年开始,在资本的带动下,轻食赛道至少有10亿元的资本进入,有超过10家独立轻食品牌获得超千万元融资。

其中,轻食网红鼻祖甜心摇滚沙拉获得4轮共近亿元融资;gaga鲜语获1.8亿元A轮融资;米有沙拉获600万元融资;好色派沙拉完成2200万元A+、1000万元B轮融资;大开沙界获Pre-A轮融资;沙绿轻食获得3000万元融资……

但从2018年开始,口味略显单调的轻食行业走上理性回归阶段,沙拉日记、甜心摇滚沙拉、米有沙拉等10余家创业公司均处于经营惨淡或关停状态。

看起来“万绿从中带点花”的轻食,乘着“健康”“减肥”的浪潮而汹涌,却在如今走落神坛。其中的缺陷,也很明显。

首先,是性价比。有不少消费者吐槽:“几片菜叶子加上点没什么调味的煎鱼肉,再加一块全麦面包,凭什么要我38元,何况还不用复杂的烹饪。”相对于外卖市场上15元搞定的丰盛中餐,二三十元的寡淡“草类”,总让人有种不值得的感觉。

对商家来说,烹饪越简单对食材品质有着越高的要求,新鲜罗马生菜、奶油生菜等进价动辄便十几元,成本并不低。此外,传统轻食以冷食为主,季节性较明显,有商家表示:“夏天订单量还算可观,一到冬天就惨淡了。”

性价比和季节性直接影响了复购率,而同质化严重则是压垮传统轻食的最后一根稻草。

受制于食材品类的局限,即使是大品牌也难以将一盘“草”玩出花样,除了不断投入资金提升消费体验、升级餐厅装潢外,很难在众多传统轻食品牌中脱颖而出,只留下易同质化的诟病。

【品牌】中式轻食崛起品牌涌现

近半年里,在全民“刘耕宏男孩”“刘耕宏女孩”的新风下,轻食又一次被推上风口,在小红书上,关于“轻食”的笔记数量超61万篇。同时悄然冒尖的还有一股“中式轻食”的镬气,在小红书上的相关笔记也超4800篇。

笔记中,黑椒芦笋牛肉、爆炒绿豆芽、清炒茼蒿、西红柿炒蛋等既低卡又有食物温度的中式轻食下,网友们对中式轻食呼声异常高,“西式减脂餐吃不惯,吃了总觉得肚子凉凉的。”等评论收获高赞。

趁着这波浪潮,维小饭、简糖教授、谷稻香、轻谷屋、PUPU扑扑轻食粥等一众专门做中式轻食的餐饮品牌陆续成立。

其中,成立于2019年,于2020年5月正式运营的维小饭以“有数据的快餐”为主打,去年年底,该品牌获得近亿元人民币A轮融资。

在其点餐小程序界面上,粤式豉汁排骨、蛤蜊干煸豆角、宫保鸡丁饭、潮汕卤水牛肉等餐品的蛋白质、碳水、脂肪等热量被量化成数据,消费者在点餐时还会实时计算出热量总和,为健身、减重人士提供数据支持,品牌方面表示,其在深圳已有35万注册用户,日活稳定在2万。据窄门餐眼数据显示,目前该品牌主要在深圳、广州布局,已有28家门店。

成立于2020年的简糖教授·中式轻食在一开始入局时,各大外卖平台上的销量便十分可观,目前,该品牌3家门店均位于北京的商务区,主要受众人群为白领上班族,据外卖平台数据显示,8月截止至8月22日的单店销量近2000单。

谷稻香也不甘落后,不仅外卖平台有着不错的销量外,在大众点评上也收获了一众好评。其中,黑椒牛肉杏鲍菇、清炒油麦菜、粗粮虾仁成为了谷稻香的招牌菜,被反复推荐。

此外,一些西式轻食品牌也开始跟风上架新中式轻食。

以西式沙拉著称的沙野轻食陆续推出杂粮饭、轻食粥、卷饼等,推动产品的“中餐化”;喜赞春夏轻食、李子白、亲觅轻趣等轻食品牌则推出创意中式轻食。还有商超生鲜品牌的大拌菜、预制菜,也想在中式轻食赛道分一杯羹。

京东旗下的7鲜先是在超市中专门划分出一大块区域做熟食大拌菜,盒马也推出了中式沙拉、魔芋凉皮等中式轻食类商品,并且做出不了不错的成绩。据某平台数据显示,该平台推出的中式沙拉上线3个月,销量翻了4倍,并且这一增长速度在入夏后持续加快……

盒马工坊负责人张千曾在采访中表示:“中式轻食就是为了更好地满足国内消费者的需求,并且能够覆盖一年四季,同时品牌也开发了一些低能量的焖制预制菜,以满足不同的消费场景和大家对于轻食商品的需求。”

【分析】中式轻食满足“中国胃”

在很长一段时间,消费者们认为轻食就等于沙拉、等于素食。据英敏特2019年发布的一份轻食消费报告显示,在中国市场消费者对于轻食的最大顾虑便是“没有饱腹感”和“口味太淡”。

但轻食只能如此吗?

6月2日,中国烹饪协会发布了《轻食营养配餐设计指南》,明确轻食的定义与内涵,并对其营养设计、加工烹饪方式和供餐等进行指导,进一步规范产品特征描述。

在概念中,轻食是以单例或套餐形式提供给消费者的控制总能量的配餐食品。中国烹饪协会会长杨柳表示,轻食有3个等级:入门级,能满足“小份量”“低热量”“易消化”的要求;升级版,在入门级的基础上增加了少油、少盐的特征,并且食材更加多样,营养更加丰富;高级版,食物结构与平衡膳食模型相同或近似,可作为人们长期的膳食选择。

在此基础上,采取蒸、煮、炖、焖、拌等简单烹饪方式制成的中餐,能够符合轻食的标准,也更符合国人的口味。对“中国胃”而言,一盘再健康的“草”都比不上一份好吃的麻辣烫。

“我们的口味普遍重一些,过于清淡的味道,很难让人长期坚持,对一家轻食店的长期发展并不利。”研究了多年轻食市场的Rina说道。

相对于西式轻食的制作方式,标准的中式餐食也可以“轻”而营养,虽然没有那么洋气,但吃起来却可能让胃肠更舒服。

在这样的基础上,现在入局轻食赛道,怎么把握机会?

2020年,全国新开5792家轻食门店,关店3985家,是少数几个在疫情期间门店数还能保持增长的餐饮品类之一。

据石占小吃培训了解,我国现存轻食相关企业超1.3万家,2021年新增相关企业超过6000家,同比增长75.87%,近十年来相关企业注册量整体呈增长趋势。据欧睿国际数据预计,今年我国轻食代餐市场将达到1200亿元。

西式轻食市场已经被验证过很难入局了,中式轻食则接过了这个市场,成为了新的突破口。

“中式轻食有得天独厚的市场接受度,但现在涌现的门店同质化严重,有品类缺品牌。”Rina坦言,因此,中式轻食还有几大问题需要面对。

首先,是目标人群的定位。

一二线城市是轻食的主力消费区域。2021年,一线城市市场规模占比39.3%,二线城市占比49.3%。据外卖平台数据显示,北京、上海、南京、深圳等城市部分城区涉及轻食的店铺已经分别达到265家、316家、150家、88家。

在人群划分上,《2021美团轻食餐饮发展指南》调研结果显示,在平台上,轻食消费的主力军集中在20—30岁的学生或工作女性之中。选择轻食的人群中,77%的驱动力是为了配合健身和身材管理。

与此同时,追求健康绿色有机食品消费的驱动力也达到了53%,可见对于健康的选择仍有较大提升空间,而且这一要求能满足全年龄段膳食需要。可见,针对这一目标人群研发的中式轻食,健康和口味都不容忽视。

其次,是菜式的选择。

并非所有的中餐都适合“一轻到底”,有些菜有成为轻食的天然优势,如粤菜;而有些则需市场养成,例如川菜。

有粤菜小馆的餐厅经营者表示,粤菜本身口味就比较清淡,讲究还原食物本味,这与轻食的理念十分契合,如果将轻食和粤菜相结合,或许是个不错的选择。

但就其他菜系,如川菜而言,川味本身就给人以重油重盐重辣的印象,即使是引入轻食概念,一时间难以让消费者接受。

瞄准定位、找准菜式后,定价则是另一重点。一份西式轻食动辄30元以上的价格,曾加剧了消费者放弃的念头,如今,雨后春笋般冒出的中式轻食,能否打动年轻人看的就是性价比,如何在把控品质的基础上,做出差异化、做出品牌,还有很长的路要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