说说那些同名不“同命”的小吃

分类栏目:首页>>石占学院>>前沿资讯

吃货研究所

秘制烤翅配方(干料、液体腌料保密配方)

每年当来自全国各地的新生走进大学校园时,最容易引起宿舍内友好争论的,除了“你们那儿的人是不是都骑马/骑大象/骑菌子上学”,再就是粽子和月饼的甜咸之争、汤圆的煮炸之争等。

由于各地食俗丰富多彩,“你说的A和我说的A居然不是一回事”的情况也很常见,比如,北京的豆汁儿和其他地方的豆浆的距离可就远了去了,东北冷面和上海冷面的配料基本不同,无锡的清水油面筋和西安的烤面筋外形差别也挺大。

为了避免和小伙伴出现误会,这次就来聊聊那些同名但基本不一样的食物!

一、肉饼肉饼: “肉+饼”vs“肉=饼”

当江西人描述着“瓦罐肉饼汤”的美味时,北方人很可能一头雾水:肉饼泡在汤里?这咋吃?汤变得油乎乎的不说,肉馅不都泡得没味了嘛?

其实,北方人说的肉饼,是肉馅儿的面饼,直接当主食;江西、福建、广东等地说的肉饼,却是把肉馅加工成饼状,或蒸或炖汤,是下饭的好菜。

尽管都是面粉和肉的组合,北方肉馅饼的做法却是各有千秋,就连“一体化”的京津冀也能吃出不同的名堂。北京最常吃的两种,外形就很不一样。门钉肉饼据说源自清宫御膳房,是一个个胖墩墩的小圆柱体,形如城门上的铜钉,趁热咬开饼皮,滚烫的油汁流溢,香就一个字。

大街小巷曾经随处可见的“京东肉饼”并不是某东赞助,而是发源于北京东郊一带,传统的京东肉饼比例是一斤面、一斤肉、一斤大葱,现在肉馅比例逐渐增加,皮也越来越薄了。劲道的面皮层层夹着厚实的肉馅,做成和饼铛直径相同的大圆饼,烙好后切成一块块扇形,焦黄柔韧的饼皮吸透了肉汁,点缀着葱花的肉馅鲜嫩咸香,碳水和油脂的组合倍儿扎实。吃上几块,配一碗小米粥溜溜缝儿,一顿饭就解决了。

天津的肉饼和北京肉饼做法大致相近,但更讲究现吃现烙,一定得配上解腻的醋和蒜泥。在北京吃京东肉饼,四层皮、三层馅已经算是顶流配置,天津有的老字号馆子能将肉饼做成皮和馅加起来有十几层,仍然熟透入味,切开后的横截面足有一掌宽,被誉为“肉饼界的拿破仑”。

和重油重碳水的北方肉饼相比,南方的肉饼显得更清淡,做起来又方便,格外适合胃口不佳、不想在炉灶边待太久的炎夏。相比机器绞肉,反复切斩后的肉碎更有“起胶”的粘度,加入少许淀粉和盐,拍成小饼,放入炖盅,加一定量的水后隔水炖熟,汤汁清澈,肉饼嫩滑弹牙,还有爆汁感。肉饼汤里也可以放鸡蛋、墨鱼、毛豆、莲藕等不同的配菜,总之味道不抢镜就好。

安徽太湖还有一种不需要剁肉的“大石肉饼”,也是做汤吃的,将瘦肉片裹上红薯粉反复捶打成薄片,炸透后可以储存较长时间,吃的时候下锅一煮就是一碗热腾腾的鲜汤。

粤港地区的蒸肉饼不用加汤,是很受欢迎的下饭“好餸”。一般并不会以纯肉饼上桌,而是会分别加入咸鱼、梅菜、土鱿、咸蛋、马蹄碎等不同的配料,实在没有也得在饼上加点豆豉、榄角来提味,或者打一个鸡蛋在表面。蒸好的肉饼咸鲜入味,配料为肉的软嫩增加了或柔韧或爽脆的口感,最适合挖几勺用来拌饭。

湖北将这种做法的蒸肉饼叫“汽水肉”,但也容易让外地人出现误会,以为是像雪碧拌面、可乐鸡翅那样,把汽水放进肉里做菜。实际上这里说的汽水是蒸汽凝结成水的意思。

二、夹沙肉: “肉夹”vs“肉被夹”

川菜里的“夹沙肉”是著名的热量炸弹:带皮五花肉煮到断生,切成两片相连的形状,在两片肉之间夹入甜豆沙,整齐地码在碗底,放入拌了糖的糯米饭,蒸熟后倒扣在盘中,洒上白糖。极致的甜和极致的肥腴混合,入口的美味让人忽略了肥肉和糖联手打造的惊人热量。

在夹沙肉的基础上,还有更为精致的“龙眼甜烧白”,将肥肉片卷入豆沙,一个个插在糯米饭里,肉卷上分别摆上莲子,蒸熟后既有点像龙眼,也像一朵大莲蓬。

新疆的夹沙肉虽然名字相同,却和川菜里的夹沙肉毫无共同之处,倒是稍微有点像江南的蛋饺或是山东的卷煎。将牛肉剁成泥,夹在摊好的两层蛋皮之中,切成规整的菱形块,下油锅炸酥。

夹沙肉一般并不直接吃,而是要经过“回锅”的环节,一般与番茄、青红椒等配菜同炒,让夹沙肉吸饱酱汁,滋味十足;也可以和粉条、白菜同烩,突出牛肉的鲜味和松软的口感。

三、萝卜饺子: “面皮包萝卜馅”vs“只有萝卜没有皮”

对北方人来说,基本上没有什么节日是一顿饺子不能解决的。白萝卜或者胡萝卜,也是常见的做饺子馅的蔬菜。不过,单放萝卜的素馅并不多见,一般会和肉馅搭配,萝卜吸油解腻,吃起来有滋有味。

宜昌的萝卜饺子,和其他地方的萝卜馅饺子就完全不一样了。它没有面皮,基本配料以新鲜萝卜丝为主,再就是大米和黄豆磨的米浆。尽管现在一年四季都能买到萝卜饺子,最受欢迎的还是秋冬季节,因为正值萝卜新鲜的时候。摊主在半月形的铁皮模具里舀入一层米浆铺底,放上用调料、辣椒、香葱拌好的萝卜丝,再淋上一层米浆,让它将萝卜完全包裹住,下油锅炸熟,就成了一个大饺子形状的油炸萝卜饼。萝卜饺子外皮酥脆,内里的萝卜丝又嫩又有嚼劲,特有的香味儿带着微微的辣,吸引着人忍着烫也要狼吞虎咽。

四、小众馄饨:其实是一种馍

无论是大馄饨、小馄饨,汤馄饨、拌馄饨、煎馄饨,各地对馄饨的造型都已经达成了共识:面皮裹着或多或少的馅料。

但在陕西合阳、山西万荣,馄饨另外有一个含义,它是婚庆喜事上常备的一种特制的馍馍。为了和大众心目里的馄饨区分开,当地也叫它馄饨馍。它的外形稍微有点像放大版的馄饨,造型浑圆,顶部捏出了一道如同饺子边的花边。尽管看上去和馒头差别不大,内部裹着一层油盐、葱末、小茴香调料,要做得看不出“内有乾坤”也很考验手艺。

所以,你家乡那里有什么食物和其他地方的叫法同名,但吃起来不一样的呢?一起唠唠呗!